龙舟竞渡,粽叶飘香,又是一年端午。 在中国诸多传统节日中,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端午节,这是为什么?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烙印,蕴藏着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,包含着指引民族前程的基因密码。 中华民族已经欢度了两千多个端午节。她是最久远的民族节日之一,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,形成于汉代,唐宋时期已成为寻常民俗。在这两千多年间,无论和平还是动荡,她从未中断过,过节时间一直是五月初五,名称也始终如一。她也是仪式感很强的传统节日,尽管中国幅员辽阔,但各地端午节俗却大同小异。 端午节就是古代的公共卫生节,保平安正是端午节的原始目的。在医疗条件低下的古代,疾病对族群健康和种族繁衍造成巨大危害。尤其是春去夏来,天气渐热,病菌活跃,蛇虫出没,人们在古老巫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防疫措施。艾草、香蒲、雄黄都用上了,这些植物或者矿物至今仍在中药药方中,发挥着祛病健体的功用。而端午节龙舟竞渡和鼓声、人声震天响的场景,宣示了健康向上的力量和斗争精神,也强健了炎黄子孙的心智体魄。 每个中国人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,心里都是暖暖的、快乐的。幼小的生命最需要保护,因此儿童总是端午节的主角。把孩子扔进热腾腾的艾草水里洗澡,把辛辣的雄黄酒涂到他的耳朵眼儿、鼻孔里面,还要让他抿一口,最后把象征抵御五毒的五彩丝线扣到小手腕上,于是礼毕,坚固的“儿童防疫体系”告成。两千多年来,这些充满温情的“礼乐”反复叮咛一代又一代孩子:你是龙的传人,是中华民族的子孙,健健康康、快快乐乐地成长吧,我们中华民族力量强大,生机勃勃!我们民族绵延几千年,而且后劲十足,原因可以在端午节里找到。 谈起端午节,怎能绕得过屈原?1943年的端午节,孩子们问闻一多先生粽子的起源,闻一多讲了半天屈原的故事。端午节发端的时候,屈原还没有出生,所以闻先生说他的解释是“撒谎”,但又不是撒谎,因为屈原是端午节的灵魂。任何民族的节日都有一个成长过程,端午节从卫生节嬗变成爱国节,加入屈原的元素是关键。但为什么选择了屈原而不是别人? 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…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诗人,屈原的诗篇在全民族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烙印,成为铸造民族性格的重要一环。以屈原为灵魂的端午节,实际上承载了深厚独特的民族精神:百折不挠的斗争性,乐观向上的大智慧,爱国家、爱民族、爱人民的仁者之心,洁身自好、崇尚正义的人生观。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最宝贵的文化基因,继承之发扬之,提高全民族的自信心和文化认同,在党的领导下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,我们必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自重者人必重之。这样的精神,这样意蕴绵长的节日,这样充满自信和昂扬向上的民族,自然会获得世界的尊重。(习骅) |